Популярные криптовалюты

BTC $79,924.27 -3.58%
ETH $1,531.7 -7.48%
SOL $112.74 -5.22%
XRP $1.9854 -3.16%
BNB $576.23 -0.84%
DOGE $0.1555 -3.73%
SUI $2.1204 -5.72%

为什么以太坊过去一年完败比特币?

SOL $112.74 -5.22%
EOS $0.6226 -11.99%
ARK $0.3571 -2.78%
DEFI $0.00367 +0.03%

当比特币在美国ETF的推动下突破历史新高时,以太坊却显得步履蹒跚。   咱们都知道之前市场有一个潜规则:ETH/BTC汇率一般会维持在0.05左右,如果超过这个数,可能BTC就要涨或者ETH跌,反过来也一样。然而从去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,比特币不断冲击新高来到11万,而以太坊的孱弱表现就不用说了。到现在,二者的汇率基本上从0.05,下降到0.02左右。 同时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在ETH如此惨淡的情况下在干嘛呢?对机器人学猫叫,引起了整个网络的不满。   但我们理性分析,Vitalik这个行为其实和网络的反响没有直接关系。如果ETH表现好,人们只会说他可爱。说白了,只是因为ETH跌得太惨了,人们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。   而我们深度分析ETH为什么会完败BTC,这背后隐藏着加密货币市场最底层的生存法则:早期获利盘的抛售压力,才是决定资产长期走势的终极变量。   比特币和以太坊早期获利者对比   如果把比特币和以太坊比作两座金矿,比特币的矿工早已带着第一批金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而以太坊的矿洞里至今回荡着叮当作响的镐头声。比特币的“神奇之处”在于,它完成了人类金融史上最彻底的“去获利盘化”——中本聪的110万枚BTC沉睡14年纹丝不动,早期中国矿工挖出的300万枚BTC经过多轮政策洗牌,大部分流入欧美长期持有者手中。   更关键的是,至少400万枚BTC因私钥丢失、硬件损坏等原因永久退出流通。这意味着,比特币总供应量的14%-19%已从市场彻底蒸发,流通盘的实际抛压远低于纸面数据。这种自我净化能力,让比特币逐渐蜕变为真正的“数字黄金”——没有创始团队、没有预挖、没有利益集团,只有全球共识支撑的纯粹价值存储。   反观以太坊,它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历史包袱。2015年主网上线时,7200万枚ETH被分配给基金会和早期投资者,这些代币的成本接近于零。即便到今天,仍有160万枚“创世ETH”躺在原始地址中,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当ETH价格上涨到某些令其满意的高度时,这些零成本筹码随时可能化作核弹级抛压。   更棘手的是,以太坊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造富运动:2016年ICO狂潮中,项目方以近乎零成本获取ETH,巅峰时期单月抛售量超50万枚;2021年DeFi Summer催生出新的既得利益群体,Uniswap空投者曾单日抛售价值3亿美元的ETH。   以太坊转向PoS机制后,问题不仅没有缓解,反而埋下新的隐患。PoS机制决定了以太坊验证节点不需要任何硬件投入,只要将自己持有的ETH放到网络中,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新ETH作为收益。每日产出约1800枚ETH(年通胀率0.3%),这些几乎零成本的“新筹码”持续进入市场,与早期获利盘形成双重抛压。   相比之下,比特币PoW矿工需要支付高昂的电力成本,迫使他们不断卖出BTC覆盖运营开支,反而实现了获利盘的持续出清。这种差异在熊市中尤为明显——当市场陷入流动性枯竭时,零成本持币者往往选择“躺平”,而矿工抛售压力会加速市场触底。   历史案例印证了这一规律的残酷性。狗狗币和莱特币这两个“三无产品”(无技术、无生态、无应用)能长期稳居市值前20,正是因为它们的早期获利盘已充分换手。狗狗币创始人Billy Markus早在2015年清仓离场,莱特币前十大地址仅占流通量的4%,持币高度分散。   反观EOS,尽管曾号称“以太坊杀手”,但Block.one团队持有1亿枚代币,节点持续抛售导致其市值跌出前50。BCH虽然复制了比特币的“死币”特性,但开发团队与矿工的利益内斗,使其始终无法摆脱抛压阴影。   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场博弈揭示了两条铁律:第一,任何资产的价格最终由流通盘的供需决定,而非总市值;第二,代币经济学的终极考验是“去获利盘化”的彻底性。当前热捧的Solana等新公链同样面临挑战——它们的早期VC和团队代币将在未来2-3年逐步解锁,只有当这些筹码完成充分换手后,才有可能真正冲击以太坊的地位。   加密市场最深刻的教训是:技术可以迭代,生态可以重建,但人性对获利了结的冲动永远无法消灭。比特币用14年时间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壮观的资产“净化”,而以太坊正在经历同样的涅槃。当前ETH/BTC汇率跌至0.02,我预计这个数字还会更低。但是,有人看到绝望,有人看到机会——或许只有当最后一个早期获利者离开牌桌时,真正的价值游戏才会开始。   (风险提示:文中提及代币均存在极高波动性,请勿盲目跟风) Сообщение 为什么以太坊过去一年完败比特币? появились сначала на КриптоВики.

当比特币在美国ETF的推动下突破历史新高时,以太坊却显得步履蹒跚。

 

咱们都知道之前市场有一个潜规则:ETH/BTC汇率一般会维持在0.05左右,如果超过这个数,可能BTC就要涨或者ETH跌,反过来也一样。然而从去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,比特币不断冲击新高来到11万,而以太坊的孱弱表现就不用说了。到现在,二者的汇率基本上从0.05,下降到0.02左右。

同时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在ETH如此惨淡的情况下在干嘛呢?对机器人学猫叫,引起了整个网络的不满。

 

但我们理性分析,Vitalik这个行为其实和网络的反响没有直接关系。如果ETH表现好,人们只会说他可爱。说白了,只是因为ETH跌得太惨了,人们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。

 

而我们深度分析ETH为什么会完败BTC,这背后隐藏着加密货币市场最底层的生存法则:早期获利盘的抛售压力,才是决定资产长期走势的终极变量。

 

比特币和以太坊早期获利者对比

 

如果把比特币和以太坊比作两座金矿,比特币的矿工早已带着第一批金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而以太坊的矿洞里至今回荡着叮当作响的镐头声。比特币的“神奇之处”在于,它完成了人类金融史上最彻底的“去获利盘化”——中本聪的110万枚BTC沉睡14年纹丝不动,早期中国矿工挖出的300万枚BTC经过多轮政策洗牌,大部分流入欧美长期持有者手中。

 

更关键的是,至少400万枚BTC因私钥丢失、硬件损坏等原因永久退出流通。这意味着,比特币总供应量的14%-19%已从市场彻底蒸发,流通盘的实际抛压远低于纸面数据。这种自我净化能力,让比特币逐渐蜕变为真正的“数字黄金”——没有创始团队、没有预挖、没有利益集团,只有全球共识支撑的纯粹价值存储。

 

反观以太坊,它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历史包袱。2015年主网上线时,7200万枚ETH被分配给基金会和早期投资者,这些代币的成本接近于零。即便到今天,仍有160万枚“创世ETH”躺在原始地址中,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当ETH价格上涨到某些令其满意的高度时,这些零成本筹码随时可能化作核弹级抛压。

 

更棘手的是,以太坊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造富运动:2016年ICO狂潮中,项目方以近乎零成本获取ETH,巅峰时期单月抛售量超50万枚;2021年DeFi Summer催生出新的既得利益群体,Uniswap空投者曾单日抛售价值3亿美元的ETH。

 

以太坊转向PoS机制后,问题不仅没有缓解,反而埋下新的隐患。PoS机制决定了以太坊验证节点不需要任何硬件投入,只要将自己持有的ETH放到网络中,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新ETH作为收益。每日产出约1800枚ETH(年通胀率0.3%),这些几乎零成本的“新筹码”持续进入市场,与早期获利盘形成双重抛压。

 

相比之下,比特币PoW矿工需要支付高昂的电力成本,迫使他们不断卖出BTC覆盖运营开支,反而实现了获利盘的持续出清。这种差异在熊市中尤为明显——当市场陷入流动性枯竭时,零成本持币者往往选择“躺平”,而矿工抛售压力会加速市场触底。

 

历史案例印证了这一规律的残酷性。狗狗币和莱特币这两个“三无产品”(无技术、无生态、无应用)能长期稳居市值前20,正是因为它们的早期获利盘已充分换手。狗狗币创始人Billy Markus早在2015年清仓离场,莱特币前十大地址仅占流通量的4%,持币高度分散。

 

反观EOS,尽管曾号称“以太坊杀手”,但Block.one团队持有1亿枚代币,节点持续抛售导致其市值跌出前50。BCH虽然复制了比特币的“死币”特性,但开发团队与矿工的利益内斗,使其始终无法摆脱抛压阴影。

 

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场博弈揭示了两条铁律:第一,任何资产的价格最终由流通盘的供需决定,而非总市值;第二,代币经济学的终极考验是“去获利盘化”的彻底性。当前热捧的Solana等新公链同样面临挑战——它们的早期VC和团队代币将在未来2-3年逐步解锁,只有当这些筹码完成充分换手后,才有可能真正冲击以太坊的地位。

 

加密市场最深刻的教训是:技术可以迭代,生态可以重建,但人性对获利了结的冲动永远无法消灭。比特币用14年时间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壮观的资产“净化”,而以太坊正在经历同样的涅槃。当前ETH/BTC汇率跌至0.02,我预计这个数字还会更低。但是,有人看到绝望,有人看到机会——或许只有当最后一个早期获利者离开牌桌时,真正的价值游戏才会开始。

 

(风险提示:文中提及代币均存在极高波动性,请勿盲目跟风)

Сообщение 为什么以太坊过去一年完败比特币? появились сначала на КриптоВики.

RSS 04.04.2025 1 82
Источник: https://cryptowiki.ru/news/443688

Похожие новости

RSS 04.04.2025 1 83 cryptowiki.ru